行業新聞
聯系我們

聯系人:陳經理

手機:15951108659

電話:0512-50175199

郵箱:ksxzy8@163.com

網址:www.cqmicor.com

地址: 昆山市千燈鎮秦峰北路1號

行業新聞
當前位置:首頁 > 行業新聞 > 500斤的南瓜,披辣椒的太上老君,山東人對蔬菜的理解有多神秘?

500斤的南瓜,披辣椒的太上老君,山東人對蔬菜的理解有多神秘?

發表時間:2021/5/29 13:12:21  瀏覽次數:1123


  5月初,每日人物來到山東壽光看蔬菜。菜博會,看起來講述的是蔬菜的故事,但實際上,它講述的亦是壽光和山東,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故事。
  
  5月,山東壽光,蔬菜們正在恣意生長。每一年的此時,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蔬菜們都會在當地的菜博會上登場,這樣的展出已是第22屆。
  
  中國蔬菜看山東,山東蔬菜看壽光,這些年來,壽光一直以蔬菜之鄉聞名遐邇,不僅我國北方80%的餐桌,韓國的泡菜也指望著壽光的白菜和蘿卜。中國(壽光)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(以下簡稱“菜博會”)正是壽光蔬菜產業的縮影和精華。今年,整個菜博會的占地面積是45萬平方米,相當于63個標準足球場,與21年前的首屆菜博會相比,規模擴大了幾十倍。站在門口看過去,視野開闊,各類施肥機、播種機、鼓風機擺放在廣場上,像是開足了馬力,等著帶你走進這場屬于蔬菜屆的巴黎時裝周。場館是溫室大棚,五一前后,去參觀的人多,既炎熱也熱鬧,網紅打卡、主播直播的景象也成了今年的新驚喜,不出三步,你就能輕松擠進老鐵的鏡頭,跟蔬菜們一起小火一把。無數吃飽了肚子的人們在這里記錄,因為蔬菜在這里,不僅是生活必需品,還能整出藝術感。坊間一直有“山東濟南、中國青島、世界濰坊,宇宙壽光”的戲謔,來到這里,我對壽光確實產生新的認知。畢竟,看到冰柜那么大的南瓜、長臂猿的手臂那么長的黃瓜,還有一棵能結出3噸西紅柿的樹……誰看了不想喊一句,“菜博,朋克”呢?
  
  壓死人的南瓜,長上天的西紅柿
  
  你見過500斤的南瓜嗎?在壽光菜博會上,誰都不可能錯過這只南瓜。這只表皮通紅,比滾筒洗衣機還大的南瓜,就安靜地躺在10號館的展臺上。遠看過去,它跟普通南瓜一樣,只有走近了,把手貼在它冰涼的表皮上,才會發現成年人的一個巴掌還沒有它的瓜蒂大。
  
  它的名字很大——巨人南瓜,葉子很大——像一把把傘,放南瓜的臺子也很大——就像家里吃飯的圓桌。總之一切都大。龐大的體型也導致了過高的重量。一個逛菜博會的3歲女孩問媽媽,“這個南瓜多重呀?”媽媽回答,“有20個你那么重。”這款巨大的南瓜,不怕賊偷,也不怕賊惦記,因為就算是兩個人一起扛著也很難搬走。由于太重,這顆巨人南瓜已經無法長成一個標準的球形。在靠近臺子的那一側,南瓜自身的重量將底部壓平,更像一個蒙古包。總有參觀者懷疑自己看到的是假南瓜,伸出指甲摳它,于是,南瓜表皮就留下一個滲出汁水的指甲痕。在這個巨人南瓜上,這樣的指甲痕有上百個。為了種出今年的巨人南瓜,壽光農民沈凱凱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準備了。他看上去40歲上下,留著寸頭。沈凱凱是菜博會巨人南瓜的“御用”培育人,種巨人南瓜對他來說是經濟來源,更是一項持續了十多年的任務,“不然菜博會展出啥?”他每年都全國各地跑,收集南瓜種子,改良出了七八個大南瓜品種,好不好吃無所謂,他的目的只是一個——足夠大。這兩年氣候好,巨人南瓜長得快。去年12月,南瓜播種,到了今年2月,已經開始坐果。但對沈凱凱來說,真正難熬的日子,從坐果后才剛剛開始。從2月到4月份,這五六十天的南瓜成熟期,是最讓人焦慮的。巨人南瓜和普通南瓜不一樣,沈凱凱說,“巨人南瓜水頭大,容易爛。如果溫度控制不好的話,容易裂。濕度控制不好,瓜里面容易長細菌,也會爛。”他每天早上都逐個檢查每個瓜,每次看到瓜壞了,就像自己孩子生病了一樣難受。他細心照料,即便如此,巨大的南瓜也只有一半的成活率。于是,巨人南瓜每年都是限量版。沈凱凱一共種了兩個棚,這已是極限,一共能收100個左右的南瓜。背靠菜博會,他的名聲打響了,每年地方上的展會也都搶著要,他把“大”做成了一門生意。去年,自由撰稿人“亂碼”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,一個400來斤的南瓜就賣到了6800塊。如果說,在“大”這個層面上,巨人南瓜是壽光蔬菜的代表作,那么在“多”這一方面,番茄樹就當之無愧。在菜博會的“蔬菜沿栽培技術展示館”,有兩株巨大的水培番茄樹,刷新了我對番茄通常長在一根細小莖干上的認知。番茄樹的主干向上多生長了四五米,然后像傘一樣在天空鋪散開來,面積能達到160平方米,幾乎是一個四室兩廳房子的面積,這樣一株樹累計能結3噸的番茄。在去年它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。
  
  為了迎接菜博會,這株長上天的番茄去年8月份就種下了種子。它的主人采用了一種叫深液流的栽培模式,把它的根系泡在營養液中,手不能觸碰營養液,否則會破壞無菌的環境。然后,使用多桿整枝修剪的方法,把番茄培養成一棵樹。同樣的方法,壽光人還培養出茄子樹、蛇瓜樹,各種樹……理論上,按照這個方法,壽光人可以把任何蔬菜都種到樹上,掛在天上。
  
  “姜”山如畫與“菇”注一擲
  
  把蔬菜種到樹上是為了多結果子。一棵樹上的蔬菜產量,肯定要遠遠超過一株傳統蔬菜。同樣是為了尋找產量更高的葡萄種子,山西的劉承博今年特地來到菜博會,想要找到能收兩季的新品種葡萄。能收兩季通常意味著雙倍的產量,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收入。不光如此,壽光人還改變了葡萄的上市時間,按照他們的新種植方法,“這個葡萄可以在元旦上市,價格比正常5、6月份的葡萄還高一倍多,一般的葡萄畝產最多4000斤,這個品種能產8000到10000斤。”劉承博說。回溯到21年前,菜博會還是一個開在蔬菜批發市場的展覽會,當時的大棚里有150個展位,主要搞展銷和經貿,不過,就在那時,主辦方就發現了全國各地人民對蔬菜的熱愛,除了做生意的,還有不少游客來參觀游覽,把蔬菜當藝術品認真欣賞的,于是把原定的7天會期延長到了18天。首屆菜博會獲得巨大成功之后,從第三屆菜博會開始,主辦方就把“科技”二字寫入大會名稱中,展會上也越來越有一種神秘的“賽博”味道了。
  
  ▲ 不光是菜,騎著胸口發光恐龍坐騎的大爺一樣很“賽博”。圖 / 尹夕遠 攝
  
  先是模仿現實世界的不同元素,用上萬根大蔥拼出了多層大蔥蛋糕,就像在婚禮上使用的那種;還用火龍果擺出了密密麻麻的球體,似乎像是原子結構示意圖。之后又整上了諧音梗,用幾百根姜拼出了“姜”山如畫;而“菇”注一擲,在這里指的應該就是擺成蘑菇形狀的銀耳山。后來,也許是為了以人為本,菜博會上逐漸把人和菜的關系具象化:太上老君身披辣椒披風,兩只眼睛泛著紅。張飛著瓜子服上陣,但是身上的葵花籽有的只剩瓜子皮,被游人隨手磕掉了不少。宇宙之神宙斯被定格在土豆做成的窯洞里,只是也許展期太長,不少土豆已經發了芽。
  
  這之后,上天的番茄樹和巨大的單體南瓜逐漸成為主角,也成為了壽光走出去的名片。在壽光,人們說起蔬菜種植會有一種自豪感,“我們每個壽光人,或多或少都跟蔬菜產業有些關聯。”當地的一個出租車司機說。他自己開出租的同時,也在賣肥料,宣傳自家肥料時的話術是,“施了我家的肥,蔬菜會長得又大又多。”為了“又大又多”這個目標,壽光人沒少琢磨。比如有個叫姜國棟的種辣椒的農民,別人一顆辣椒能收十多斤頂天了,他琢磨出一種方法:一株辣椒結出的第一個果實叫“門椒”,門椒之后,每產一顆,他就動手把辣椒尖給掐了,讓辣椒的營養集中到坐果上。這是個辛苦活兒,一畝地幾千株辣椒,每一株都要親自動手掐尖,而且每株辣椒都要掐多次。但是收效也喜人,他能讓一株辣椒產二十多斤。原本只要有土,沒有什么奇跡是壽光人民創造不出來的。但為了把蔬菜種得又大又多,他們還把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結合了起來。在菜博會上,有一塊特殊的空間留給魚池。魚池里魚的排泄物經過水泵,打到二層種植的芹菜、生菜、空心菜等水生性強的葉菜類根系中。這些蔬菜全部采用水培或是壁掛栽培的方式,“生長速度比在土壤中快3倍,只要有合適的溫度,一年四季都能生長”。這個共生系統實現了研發者楊希洲的夢想,“養魚不換水,種菜不施肥”。穿梭于菜博會的展館之間,你會發現,無論是長得大的巨人南瓜,還是產量高的番茄樹,又或者是魚水共生系統,其實都體現了同一個愿景——即在有限的空間里,生長出更多的蔬菜。壽光人對繁茂的孜孜渴求,成為了這場朋克之旅的重要注腳。
  
  山東人有巨物迷戀嗎?
  
  在菜博會,你可以感受到壽光人對于蔬菜,尤其是大型蔬菜的一種近乎狂熱的喜愛。正如費孝通在《鄉土中國》里描述的那樣,“直接靠農業來謀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,他們才明白泥土的可貴。”在菜博會的“蔬菜文化藝術景觀館”,壽光人幾乎是把蔬菜當做圖騰來崇拜的。在這個館里,蔬菜是最小的單元,就像是樂高積木,蔬菜被拼成了各種形態。展館門口首先是一座城樓。搭建城樓的墻壁,用的是壽光最小的南瓜品種——紅星南瓜,每個只有小孩拳頭大。接著是一座生姜堆成的黃土高原,一顆開花的樹在高原下盛開,走近一看,是一樹的羽衣甘藍。跨過一座玉米粒鋪成的橋,又經過一面干辣椒拼成的旗幟,就來到一架大蒜頭堆成的火箭面前。火箭箭身上用藍色的豆子拼出了四個字——中國航天。展廳里還有一條有名的長約百米的“綠色隧道”,光辣椒就用了一萬顆。這里共有20多組大型蔬菜景觀,由于它足夠大,讓這個展館成了巨人南瓜之外,照相機和直播鏡頭們最集中的地方。不僅是把國內的景點能用菜搭出來,甚至,有公眾號曾經說,去一次菜博會,即可完成一次環球旅行,可以看到土豆金字塔、玉米獅身人面像以及南瓜澳門觀光塔。
  
  飛到宇宙后,壽光人對蔬菜的追求還是大,有人開玩笑說,這是山東人有巨物迷戀。這也不是一句空話。就像濰坊的風箏越放越大,壽光的蔬菜也是種得又大、又重、又多。這些巨大的蔬菜們,寄托著人們對于溫飽的原始渴望,同時也暗含這座以農業聞名的縣級市的生存法則,樸實又實際。18世紀哲學家埃德蒙伯克在他的美學論文《論崇高與美麗概念起源的哲學探究》中提到,崇高的主要感性表征是巨大的、粗糙的、直線的、隱喻朦朧的和堅固、敦實的。而這些品質,與壽光人的性格頗為相似。逛完菜博會上所有的展館,終于重新來到入口處。這里是最后一個展館,它依然延續了“大”的特色。這個館里展出的是一排排比人還高的巨型仙人掌。這是不是意味著,壽光人要把自己對于大型蔬菜的喜愛,也傳遞到沙漠上呢?
相關圖片
咨 詢 熱 線:
0512-50175199
在線客服
昆山净菜配送_苏州蔬菜配送_昆山农副产品_昆山食堂配送_昆山鲜之源 昆山净菜配送_苏州蔬菜配送_昆山农副产品_昆山食堂配送_昆山鲜之源